手机welcome购彩中心投注_手机welcome购彩中心投注

2022-09-19

  中新网7月18日电 题:从传统到“未来”开发性金融助力基建显身手

  中新财经作者 华卓玛

  从以一脉碧水绕长安的护城河、惠及1411万人的引汉济渭工程,到我国第四个“双中心”唯一承载区西安科学城、再到西北首个大规模人工智能算力集群中心。近年来,陕西省大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但基建项目往往资金量大、建设周期长,如何填补其资金需求?中新财经近日调研发现,在陕西省以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引领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开发性金融作用凸显。

手机welcome购彩中心投注

  碧水绕长安 金融浇灌传统基建

  “以前护城河臭气熏天,现在每天都有十几万市民在护城河周边锻炼。”西安市护城河建设管理办公室原主任孙信昌在护城河旁介绍道。

  曾经,初掘于唐末、形成于明朝时期的护城河是古城堡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西安的千年历史。然而随着防御功能下降,护城河开始防洪和调蓄雨水后,逐渐变浊变臭。2005年,西安市开始改造护城河。2020年,西安市市委、市政府提出开展护城河水系提升工程,改造护城河8.4公里1021亩的环城公园,打造环城水系生态廊道。

  然而,这项民生工程在改造初期却面临了项目经济效益低、融资难的问题。对此,国家开发银行陕西分行(以下简称“陕西分行”)联合曲江新区、陕西建工、中国水电十五局三方,引导社会资本向基础设施领域投放。最终,陕西分行为总投资约20亿元的西安市护城河及环城公园(西门-北门-东门)综合改造工程(一期)项目,提供17年长期贷款15.6亿元,目前已发放11亿元。

  如今,西安护城河已形成景观水库容127.5万立方米、防汛库容144.7万立方米、绿化面积104.56万平方米、休闲广场117处的生态景观。“护城河项目的建设改善了西安市民的日常生活环境,大家非常支持!”孙信昌介绍说。

西安斗门水库北池 华卓玛 摄

  护城河以一脉碧水环绕着长安,发挥着防汛和生态功能。在西安市内,还有一池碧水卧于西安市斗门水库。

  七月初,斗门水库内,7平方千米的北池波光粼粼,鲢、鳙鱼正在水草上方游动,三五市民在北池旁悠然拍照,斗门水库北池打造了山水林田湖草为一体的生态修复与保护系统。在一坡之隔的南池内,十几辆挖掘机正在施工,施工完成后,预计库容2897万立方米的南池将为西咸新区提供城市供水。

  斗门水库南池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省内的“南水北调”工程。陕西分行已向斗门水库项目提供资金24亿元,用以支持来水向沣东新城、沣西新城两个区域调蓄分配。斗门水库的建成有利于均衡引汉济渭工程在分水节点分配的水量,提高水量的利用率和供水保证率,并降低地下水开采度。

  斗门水库作为注入式水库是引汉济渭工程成功建设的关键一环。陕西分行不仅支持了水库建设,更为引汉济渭工程做出积极贡献。在项目建设中,陕西分行发挥开发性金融优势,已为引汉济渭一期项目和二期项目发放贷款77.74亿元。

  目前,一期工程已实现全面贯通,三河口水利枢纽已下闸蓄水并正式投产发电,黄金峡水利枢纽大坝已全线浇筑至顶,可引水入关中。二期工程黄池沟配水枢纽顺利通过投入使用阶段验收。

  引汉济渭工程建成后,将解决西安、咸阳、渭南、杨凌等关中地区城市的生活与工业用水需求,受水区域总面积1.4万平方公里,受益人口1411万人。

  融资融智 新型基建落长安

  开发性金融不仅浇灌着陕西省水利等传统基础设施,在科学园、人工智能算力中心等颇具“未来感”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同样发挥了“融资融智”作用。

  2022年12月,西安获批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科学中心,成为继北京、上海及粤港澳大湾区之后,第四个获批建设“双中心”的城市。

  “双中心”获批后,唯一核心承载区花落西安科学城。据了解,西安科学城将建设包含科学中心创新基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研平台等基础配套设施,建成后将成为国内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产业化为一体的重大科技创新聚集区。

  从以往传统的产业园区到如今正在建设的配套设施完备、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科学园区,陕西分行都发挥融智服务的积极作用。西安高科集团有限公司副总会计师王进杰介绍说:“我们早期只打算建传统园区,与国家开发银行沟通之后,将项目提升到承担国家基础科学研究的大科学装置项目层面上,并且陕西分行牵头的银团可以提供低成本50亿元的30年长期贷款。科学园区就有充足时间实现从基础科学的培育到成功转化。陕西分行对我们最大的支持是转变了科学园区的建设模式。”目前,科学园区中一些大科学装置项目即将开工建设。

  此外,陕西省还建设了西北首个大规模人工智能算力集群中心,目前已形成300P人工智能算力和8P高性能算力,算力居全国第二,算力设备已正式运营,使用率达98%以上。截至上半年,陕西分行为其发放贷款7.8亿元。

  近年来,开发性金融持续支持陕西省基础设施、县域经济、储能产业等,带动陕西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截至6月末,陕西分行贷款余额5572亿元,今年累计发放贷款746亿元。

  中新网沈阳7月18日电 (记者 韩宏)辽宁省林草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董铁狮18日在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发布会上表示,2023年上半年,辽宁已完成造林作业面积170万亩,占年度计划125万亩的136%,提前超额完成了全年计划任务。

  据董铁狮介绍,作为国家林草局确定的全国七个科学绿化试点示范省之一,辽宁重点开展困难立地科学绿化试点示范。经过多年造林绿化,可绿化用地在逐渐减少的同时,也越来越集中。辽宁省现有800多万亩可绿化用地90%以上集中在经济相对困难的辽西北地区,且80%以上为困难立地,造林施工栽植难、苗木成活难、提高成效难等问题十分突出,造林绿化的难度越来越大。

  2023年辽宁的造林绿化重点围绕“在哪造”“造什么”“怎么造”“怎么管”研究思路对策,加快推进科学绿化。辽宁推进绿化思路的根本转变。在修复方式上推进以人工修复为主向以自然修复为主的转变;在树种选择上推进以栽植乔木树种为主向以乡土树种为主的转变;在造林方式上推进由抗旱造林向节水造林的转变;在造林用地上推进由以林地为主向可绿化国土的转变;在造林设计上推进作业设计由简单化向精细化的转变。

  据介绍,辽宁推行造林绿化“落地上图”管理,推行造林工程项目带位置申报、带位置下达,造林施工结束后“落地上图”(即将造林地块的信息落实到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上),加强造林地块精准化管理,明确工程造林“在哪造”“造在哪”。强化管理制度建设,根据《辽宁省困难立地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将造林指标任务纳入林长制考评体系,重点造林绿化工程落实清单化管理、项目化落实、工程化推进制度,推行造林用地、用水、树种选择、技术措施等合理性评价制度。

  此外,辽宁开展科学绿化示范林建设,启动实施科学绿化示范林150处,探索不同立地条件、不同修复类型科学绿化的最佳模式路径。推进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强化技术标准的引领作用,组织制(修)订了《辽宁省造林技术规程》《辽宁省退化林分修复技术规程》等技术标准。加强造林技术推广。组织制定了《辽宁省困难立地造林绿化指南》,梳理总结成熟的困难立地造林技术措施,以说明和图示的形式,推广困难立地实用技术模式50种。(完) 【编辑:李岩】

手机welcome购彩中心地图

嘉兴市隆德县台州市漾濞彝族自治县北流市彬州市沈河区清远市荔浦市古冶区瀍河回族区全椒县冷水江市陆河县达州市巧家县佳木斯市召陵区沂南县昌江区